日常问答
PETCT检查直肠癌的优势
2019-12-30
timg (90).jpg

直肠癌是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直肠癌的病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可能是由环境、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肠癌大早期症状:

1、肠道狭窄及梗阻现象

大便形成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疼痛以及肠鸣音亢进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2、出血症状

肿瘤本身质脆,粪便经过时常导致出血,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及黏液,若并发严重感染可呈脓血便。直肠肿瘤的表面出现糜烂和直肠发生溃疡,造成肠道内出血,导致直肠癌晚期患者出现排泄粪便中带有粘液、泡沫以及脓血的现象

3、食欲不振,体重骤降

体重下降及消瘦是直肠癌常见伴随症状,因长期腹胀腹痛,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影响,引起营养不良,体重明显下降,如果短期内没有减肥等人为原因而突然消瘦,甚至出现一个月内体重下降了10公斤以上,纵然人体没有感到异样,也要及时就医。 

4、大便习惯改变

每天上厕所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了,而且是大便不多,甚至会没有的,只是一点点的粘液而已

直肠癌应该做什么检查呢

1.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对怀疑有直肠癌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手段,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

2.结肠镜检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结肠镜在肠道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观察自**囗至回盲部的全部大肠,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取得病理诊断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是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

3.CT

直肠癌分期及预后判断较好的方法之一,可了解肿瘤的部位、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直肠周围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无转移。CT包括平扫CT和增强CT,其中,增强CT在CT平扫基础上,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可增加局部的对比度,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4.磁共振检查(MRI)

医生通过MRl不但能了解肿瘤的部位,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术前临床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分辨直肠系膜是否受累。MRI也包括平扫MRI和增强MRl,其中,增强MRI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5. PET-CT

医生通过使用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以查明直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检查怀疑有直肠癌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CT能诊断早期直肠癌,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及通过PETCT检查直肠癌来帮助医生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PET/CT将PET和CT**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剖析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和广泛关注,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PETCT是*高档PET扫描仪和先进螺旋CT设备功能的一体化**融合,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PETCT能检查多种疾病,检查癌症有突出的优势。现代癌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引发癌症的因素各种各样。因此,适合做PETCT体检的人也有很多,对于直肠癌的检查效果也是不错的。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奥密克戎毒株将引发更严重的疾病,或者比其他源自SARS-CoV-2的变异株传染力更强。近日,“奥密 克戎”变异株引发全球关注,多国陆续升级防疫措施积极应对。世卫组织28日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奥密克戎毒株将引发更严重的疾病,正与专家合作了解奥密克戎毒株对于目前的防疫措施,包括疫苗注 射等造成的影响。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传染力更强?世卫称还有待厘清据报道,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奥密克戎毒株将引发更严重的疾病,或者比其他源自SARS-CoV-2的变异株传染力更强。世卫说:“初步数据显示,南非的住院率攀升,不过这可能是因总体染疫人数增加,而非奥密克戎毒株特定感染所致。”世卫的声明还重申,就初步掌握的事证分析,由这个变异株引发的再感染风险可能更高。世卫表示,正与专家合作了解奥密克戎毒株对于目前的防疫措施,包括疫苗注射等造成的影响。世卫表示:“各大学研究中通报的确诊病例,显示年轻患者病情还算轻微,不过探究奥密克戎毒株的严重程度,还需要数日至数周的时间。”世卫还说,目前持续以PCR筛检确诊病例,并且仍在进行相关研究,以判别奥密克戎毒株是否对于快速抗原检测造成任何影响。9月27日消息,近日,南非派遣一列载有新冠疫苗的火车前往其贫穷的省份之一,向医疗设施紧张的地区运送疫苗。这列名为Transvaco的疫苗列车在东开普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旅行,并在七个车站每站停留两周,为人们接种疫苗。多国升级防控严阵以待南非宣布保持一级封禁等级不变当地时间11月28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就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南非仍将保持一级封禁等级不变。同时,他再次呼吁南非民众积极接种疫苗。欧洲多国通报发现奥密克戎毒株确诊病例后,英国政府呼吁七大工业国集团(G7)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当前疫情危机。英国目前是G7的轮值主席国。英国是宣布境内发现患者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国家之一,其他还包括德国、意大利等,而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禁止非洲南部多国的客运航班入境。其中,荷兰当局28日报告,在两架从南非飞抵荷兰的航班上,检出至少13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未来感染病例可能还会增加。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称,28日起将把非洲的莫桑比克、马拉维、赞比亚这3国列入加强边境口岸防疫措施的对象。关于奥密克戎毒株,他表示“正带着强烈危机感进行应对,将切实采取边境口岸对策”。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当天同13个有关部门紧急召开会议,并决定禁止来自南非等八国的外国人入境韩国,以防奥密克戎毒株进入国内。当地时间4月12日,英国第三次全国性疫情封锁进入“解封”的第二阶段,非必需品商店、餐馆、酒吧、理发店和健身房等商业机构,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关闭后,重新开业引来“消费潮”。图为伦敦市商业中心牛津街上人流涌动。中新社发 张梦琪 摄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会出现什么症状?现有新冠疫苗还有用吗?据报道,一位对奥密克戎毒株发出警报的南非医生指出,她接触的几十个被怀疑患有这种新变种的病人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而且完全康复,没有住院。南非医学协会主席库切说,过去10天,她接触约30名对冠病检测呈阳性的病人,但他们的症状与之前的变体有所不同。她说:“这些患者都出现一种极度疲劳的症状,而这对年轻患者来说是不寻常的。”她说,大多数患者都是40岁以下的男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种过疫苗。他们还有轻微的肌肉酸痛、喉咙痒,和干咳。只有少数人有出现发烧症状。她说,这些轻微症状与其他变种不同,后者的症状更严重。就疫苗的有效性,新冠疫苗制造商莫德纳医疗官伯顿28日说,他怀疑新的奥密克戎毒株可能避开目前疫苗。他说,新改良疫苗可能在2022年初上市。他说:“如果我们必须研发出一种全新的疫苗,我认为那将是在2022年初才能真正量产。”他说:“身为非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莫德纳厉害的地方是,我们可以非常快速地应对。”伯顿说,目前疫苗对病毒的保护应该仍然存在,但这取决于一个人多久以前接种疫苗。目前的建议是接种现有的新冠疫苗。此外,与美国制药公司辉瑞共同开发疫苗的德国新生物科技公司日前发表声明称:“如果有必要,可在约100天内出库针对新毒株的新疫苗。”疫苗开发公司强生、阿斯利康等也表示,正在进行相关疫苗调查研究。钟南山发表研判: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时间判断,需随时注意1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出席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会议。活动中,钟南山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Omicron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已在南非等地区流行,近期在中国香港也发现了一例。“这个变异株很新,虽然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它在受体结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化,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传播会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疫苗研发,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钟南山说,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判断,需要随时注意,但是现在还不会采取比较大的行动。“还有一个需要比较注意的是,对南非有关地方来的人员进行防控。”吴尊友:围堵“清零”政策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在11月28日上午举办的《财经》年会2022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发表题为《新冠疫苗应用后冬春季疫情分析及防控策略》的演讲。他表示,围堵“清零”政策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这个“法宝”效果非常好;只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措施,就能够防止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张文宏: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对中国目前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张文宏在微博上发声,谈及对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看法。他表示奥密克戎变种被发现是近期的突发性事件,毫无疑问是病毒进化的产物。由于携带病毒突变点多,在传播上短期内似乎战胜了南非的其他病毒株,包括德尔塔毒株。因此,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将其列入了密切关注变异株(VOC),也就是说要引起极大关注。张文宏认为,奥密克戎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新冠病毒再变,还是新冠病毒。中国目前处于动态清零策略所赢得的战略机遇期内,正在加速构建下阶段应对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学支撑,包括形成足以支撑世界开放的有效疫苗与药物储备,以及公共卫生及医疗资源储备。基于科学与团结,我们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团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团队受邀在国际化学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化学综述》(IF=54.301)撰写了论文,详细阐述了免疫PET显像探针的设计构建流程,重点介绍了免疫PET显像临床前研发及临床应用的进展,并对免疫PET显像领域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对未来在免疫PET显像领域可能获得的突破性发展进行了预测。仁济医院核医学科科主任刘建军教授介绍,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核医学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单抗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法正在革新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现状。目前,手术切除组织或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测是临床评估特定肿瘤抗原表达水平的常用方法,但上述方法创伤较大,且无法评估转移灶抗原的表达水平。此外,传统的分子影像学检查如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 PET/CT等也不能有效预测、评估单抗治疗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分子发病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的不断深入研究,靶向肿瘤抗原和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已成为治疗实体瘤以及血液系统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抗体的分子影像探针不仅可以无创可视化肿瘤抗原的异质性表达,还可以动态评估抗体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单抗治疗疗效。其中有机结合了单抗高特异性和PET显像高灵敏度的免疫PET显像(ImmunoPET)在优化临床肿瘤诊治中的作用日渐显著,有利于无创筛选适合单抗治疗的患者、准确评估单抗治疗疗效,是医学时代先进的分子影像模式之一。据悉,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中心在抗体分子影像探针领域的研发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目前,科室正在推进多个抗体分子影像探针的研发与转化,其中部分探针的临床转化将完善特定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

01 应改变医生晋升“唯论文”倾向,改进评审制度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浙江省委会主委、原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带来一份《关于改进临床医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提案》。罗建红表示,目前我国医生专业技术职务分为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四级,高级职称的评审标准都把科研项目和论文(甚至SCI论文)作为必要条件,而相对忽视了医生的临床诊治水平、能力等。晋升“唯科研”倾向,导致医生片面追求科研指标,而忽视了“治病救人”的职业本质。为此,罗建红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医疗系统要破除“唯论文、唯科研”倾向。相关制度要明确规定不能把科研项目和论文作为临床医生晋升的必要条件,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综合评估医生的临床服务能力、水平和贡献上。第二、大学或医学院校对附属(教学)医院的科研发展和人员分类管理要做好顶层设计。在确保医生职业基本制度有序运行基础上,系统架构临床科学研究体系,包括激励一部分医生临床和研究双轨发展成为医生和科学家等,促进临床医学高质量的科研创新。第三、建议人社部改革专业技术职务体系,不搞“一刀切”四级制,建立更加符合医疗行业特征的技术岗位等级制。如,可参考国际通行的做法,把医生的技术岗位类别和等级与职业训练、临床工作资历和考核直接关联起来,如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专科医师,同步建立更加合理的医生薪酬待遇体系,摒弃额外评审带来的弊端。第四、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医教协同的重要工作内容。改进和完善对大学和医院的评价,建立更加合理的指标体系,切实体现对医生职业特征和基本权益的尊重,为医院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02 建议为医护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呼吁,要加快完善我国医护人员医疗养老保障体系,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美“逆行者”提供支持保障。从法规修订方面,张琳建议修订《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财金〔2004〕88号)中“仅能为医护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限制,让医院可结合广大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选择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产品和服务。从制度完善方面,由于职业年金制度在各地的执行存在一定差异性,张琳建议推进各地加快建设待遇水平相当的编外医护人员年金计划,提升其保障水平。从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方面,张琳建议出台政策,为医护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保障。03 加大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表示,建议提高防治体系建设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待遇,加大薪酬制度的改革。04 提升医务工作者获得感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执行官马化腾建议加大投入、力促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帮助医务人员实现“制度性减负”;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帮助医务人员实现“技术性减负”;精细化管理患者关系,重建医患和谐;让基层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充分享受政策与技术红利,促进医疗模式适应老龄化趋势,弥补城乡差距。05 加快高危功能医用机器人开发医疗行业需要接触烈性传染病患者、放射性物品、医疗废物等,还面临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医护人员职业风险较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建议加快高危功能医用机器人的开发。刘璠建议,由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科研单位、医疗单位、生产企业等组成研发团队,充分发挥数字医学、智慧医学的高科技优势,重点研发医用机器人执行高危取样、检查、注射、放射性物品、污染物品、传染感染等物品的处置、物流,并在医务人员远程控制下完成高危环境下的复杂手术。这样,可以*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减少不必要的理化、生物病毒细菌等环境暴露。06 呼吁《护士立法》全国人大代表、柘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护士法》立法的议案”。为何提出推进《护士法》立法呢?宋静表示,一方面,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护理在医护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援鄂的医护人员当中,护士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而且近距离接触病人的也是护士*多,有很大的工作风险。另一方面,要稳定护理队伍,让优秀护士长期从事护理工作,离不开国家的重视。护理事业发展得强大了,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来做这个工作。07 医疗人才评价体系提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建议破除人才评价中的“五唯”,即唯论文、唯课题、唯学历、唯资历、唯数量,希望构建分类、分层的医学人才评价体系,提出:1. 重医德:将医德作为评价指标*重要的内容,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2. 重贡献:重视医学人才的实际社会贡献及口碑。3. 重水平:重视其临床诊疗水平、实践操作能力。4. 重效果:改变既往单纯以数量评价的导向,引入医疗质量终末指标。5. 重创新:重视以改善临床诊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技术创新。

关于加快在三级医院普及建立核医学科以提高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诊疗水平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 李思进我国每年新增约400万例癌症患者,死亡约250万例,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我国缺血性心脏病(主要为冠心病)患病人数约229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70万,医疗花费上千亿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明确要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无论恶性肿瘤还是心血管疾病,只有早期诊断和治疗,才有可能防止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千万个家庭。一、核医学国内外概况核医学PET(PET/CT、PET/MR)或SPECT(SPECT/CT)显像是目前用于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及疗效判断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存活的“金标准”,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均高度推荐。尽管我国现有约2550家三级医院、近10000家二级医院,但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核医学科室仅有1133个(美国3亿多人口约有12000个),我国约65%的三级医院、99%的二级医院无核医学科;从设备数量来讲,截止2019年底,我国核医学显像设备PET、PET/CT及PET/MR为466台,SPECT或SPECT/CT为1000台,以每百万人拥有设备数量计算,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都是我们的十倍或数十倍。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严重不匹配,这也是中国医院的一种奇怪的不正常现象!其他任何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从三级医院到基层小医院均全覆盖,只有核医学科,连大部分三级医院都没有,从而使相当数量的恶性肿瘤及冠心病患者以及其它相关疾病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二、核医学在肿瘤及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表明,PET/CT显像可改变30%-50%的癌症患者治疗决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经过PET/CT显像的诊断,30%-50%的癌症患者可能得不到精确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治;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如果放支架前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而不进行心肌缺血评估,患者植入的支架增加了4倍,心梗发生率增加了4倍,死亡增加了近2倍,也就是说,如果此类患者不进行核医学显像,部分患者植入支架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可能深受其害,还要付出巨额的医疗费用。正因为如此,美国、台湾地区医保政策规定,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放支架前,需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否则不予报销;也正因为这一政策的支持,美国每年有800万、台湾地区有15万冠心病或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核医学显像,从而使成千上万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度治疗。而我国14亿人口,去年支架治疗近百万例,仅约11万患者进行核医学显像。基于上述情况,为助力国家癌症防治行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充分发挥核医学在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让广大有需求的人民群众得到更的诊断和治疗,提升我国医疗整体诊疗能力和水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建议:1、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顶层设计,把核医学科建设列入医疗健康领域“十四五”规划,在三级医院普及核医学科,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建立核医学科;2、经过5-10年时间,在二级以上医院普及核医学科,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治疗前,需进行无创性心肌血流和功能评估,否则医保不予支付。提案作者:李思进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国之名医”

早在17年11月,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的问世。而现在,这台国产一体化PET/MR经过1500多例临床验证,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认证,正式推向市场。(入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TOF PET/MR是什么?相信大家对于PET/MR(PET核磁)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而TOF-PET/MR就是指将具有TOF技术的PET探测器嵌合在MR设备中,PET和MR能够同步地分别独立完成各自扫描。一体化同步扫描PET/MR*关键的特点是具有同一个机架、同一个扫描床和同一个扫描控制系统,并且在功能和临床应用上实现了两机归一。TOF-PET/MR中的PET具有TOF技术,它与分体式PET/MR相比,在结构、技术、成像原理和功能上均存在本质的区别,克服了缺陷。(联影“时、空一体化”超清TOF PET/MR的庐山真面目)TOF PET/MR的四份“成绩单”联影“时、空一体”超清 TOF PET/MR,于17年“落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这一年以来,“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都在哪些领域初露锋芒,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呢?一起随器械之家来看看吧!肝癌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搭载的压缩感知技术,能够同时实现16期成像,捕获肝脏动态影像的每一瞬间,同时兼顾早期与晚期等全部期相的完整病灶信息,实时、全方位锁定病灶。同时,基于其2.8mm超高分辨率,能够精细呈现肿瘤边界信息,捕捉局部微小病灶与远端转移灶,助力医生诊断。(对于同一例肝脏恶性肿瘤,PET-CT与PET/MR成像对比。可以看到,联影PET/MR图像对肿瘤边界和FDG高浓聚区域清晰显示。)胰腺癌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基于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不仅解剖信息和代谢信息能够融合呈现,同时精细展示局部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复杂关系,并能全盘检测病灶的全身转移,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更丰富信息。(胰腺肿瘤,MR显示胰腺体部信号异常,PET显示稍高摄取,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提示胰腺MT可能大。)癫痫不仅如此,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还搭载了大量可用于神经疾病领域的高级应用,如DIR(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双反转恢复)序列能够清晰显示大脑皮层的结构成像,对于皮层肿胀,胶质增生等癫痫的影像征象都能清楚呈现;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弥散张量成像)高级应用能够显示细小的神经纤维束缺损,以更加定量的形式为医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诊断维度,辅助医生诊断。(结节性硬化,MR DIR序列清晰显示脑皮层病理改变,PET显示了病灶区域FDG的低浓聚。PET/MR融合显像同时提供了结构异常改变和功能变化的信息。)多发性骨髓瘤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基于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的融合显像优势,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扫描,发现多例由MGUS向多发性骨髓瘤转变,并从中总结出了一定的共同征象,未来可能实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筛查。此外,PET/MR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方面,也存在显著优势。(男性,53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10月。经过7周期VCD方案化疗后,现行疗效评价。)TOF PET/MR的二套“绝世秘籍”联影“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不仅在临床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掌握了两套成体系的“绝世秘籍”——压缩时空平台和uAI智能平台。基于这两大平台,联影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独有的**技术。压缩时空平台“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在一体化探测器设计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合了以压缩感知为核心的光梭成像技术(uCS,united Compressed Sensing)和时间飞行技术(TOF,Time of Flight),实现成像时间分辨率极速融合、空间分辨率匹配,大幅突破原有PET/MR成像的时空极限。(PET与MR空间分辨率、等中心成像视野等量级匹配,“空间一体”)(MR序列信息嵌入PET数据流,“时间一体”)uAI智能平台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实现一键智能定位、智能床位规划、智能衰减校正等智能功能,简化工作流,大幅降低PET/MR使用门槛的同时提高标准化成像质量。智能定位技术——“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搭载的智能定位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全身图像中的关键器官,首次实现以器官为中心,以病灶为导向的全身PET/MR扫描定位,不仅大幅缩减技师操作时间,也大幅提高PET/MR全身扫描图像质量。目前,围绕该功能的临床验证科研成果已经被2018年北美放射学年会收录为大会口头报告。(自动识别定位项中的主要器官,并以主要器官为中心进行床位规划)(左图主要器官分散在两个床位时的成像,右图为智能定位能将床位全部置于主要器官中心时成像,避免了由于主要器官分散在两个床位产生的图像错配,也提高了主要器官的PET/MR图像质量。)智能衰减校正技术。联影超清TOF PET/MR采用专用的深度学习网络对MR图像进行组织识别,大幅度提高了智能衰减校正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的定量提供了坚实保障。(该患者左肺有严重的纤维化,智能衰减校正技术能够准确实现稳定的衰减校正。)

友情链接

PETCT预约网

顶诺医疗


招聘启事
CONTACT
联系我们
  • 咨询热线:400-07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