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问答
肿瘤治疗
分子影像行业解析:诊断行业新机遇
2019-11-02

相较于国外行情,国内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市场集中度低,规模不够大,但是增长和突破速度惊人。如今我国分子影像医疗器械正处于迈向国际水平的跳跃点,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支持下,许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推出了多种相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的分子影像诊断设备。



一、什么是分子影像?

分子影像(MolecularImaging)又称为分子成像,是指在活体状态下,应用医学影像学方法来实现显示活体内细胞、分子或者基因水平的生物学、病理学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疾病早期定量与定性诊断相关研究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影像结合检测基因或者纳米材料的分子探针,采用多模态成像方法,终实现对体内特定的靶点进行分子水平的无创伤成像。它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比如分子生物学、纳米材料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计算机学等学科,同时涵盖多方面内容比如肿瘤靶向成像、基因成像、受体成像、单细胞示踪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等尖端技术,是现在以及未来有望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中的未来影像医学和医疗重要分支。

二、分子影像可以做什么?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分子影像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技术。在正在进行的临床前研究中,发现了不同疾病的新分子靶点,并随着多模态分子成像新技术和仪器的发展,研究者开发了用于成像的复杂和多功能造影剂。

分子影像可以将细胞功能可视化,并且在不干扰生物体代谢功能的情况下持续跟踪分子传递。分子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多种多样的研究治疗潜力,其不仅可用于癌症、神经和心血管等部位疾病的早期诊断,还可以通过分子、基因水平上的手段改善这些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此外它还可以优化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的新型药物,检测所谓的疾病前状态或在发现疾病的典型症状之前发生的分子状态。近年来,“分子影像”一词已被应用于多种显微镜和纳米显微镜技术中,包括活细胞显微镜、全内反射荧光(TIRF)显微镜、受激发射损耗(STED)纳米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



三、分子成像vs传统成像?

体内分子成像通过在早期阶段(筛查)发现疾病、确定疾病程度、选择疾病和患者特异性治疗(个性化药物)、应用定向或靶向治疗以及测量治疗的分子特异性效果,对医学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分子成像与传统成像的不同之处在于:

1.被称为生物标志物的探针被用来帮助成像特定的目标或通路。生物标志物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图像会随着靶点区域内发生的分子变化而改变。这一过程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成像方法,以前的成像方法主要是成像质量的差异(如密度或含水量)。这种可以使精细分子变化成像的能力为医学应用开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包括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以及基础药物开发)。

2.此外,分子成像还可以进行定量测试,这部分主要应用于新药物的剂量反应测试以及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效果测评,分子成像可实现的定量化使这些领域的研究更具客观性。比如一种新兴的技术——基于质谱的MALDI分子成像技术。

四、分子成像种类

1.磁共振成像

MRI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擅长形态成像和功能成像等优点。然而,核磁共振成像确实有几个缺点。首先,MRI的灵敏度约为10mol/L到10mol/L,与其他类型的成像相比,这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能态和低能态原子之间的差别很小。提高磁敏电阻灵敏度的措施包括增加磁场强度,通过光泵浦、动态核极化或副氢诱导极化实现超极化。同时也有多种基于化学交换的信号放大方案可以提高灵敏度。为了利用MRI实现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成像,需要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相关性(敏感性)的靶向MRI造影剂。迄今为止,许多研究致力于开发靶向磁共振造影剂,以实现分子成像的磁共振成像。通常,多肽,抗体,或小配体,小蛋白域,如HER-2,已被用于实现靶向性。为了提高造影剂的敏感性,这些靶向分子通常与高有效载荷的MRI造影剂或高相关系数的MRI造影剂有关。*近微米级氧化铁颗粒(MPIO)的发展使得检测动脉和静脉表达的蛋白质的灵敏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光学成像

光声成像是光学和超声技术的结合,包括光学激发分子靶向造影剂和定量检测产生的振荡造影剂。光学成像的各种方法依赖于荧光、生物发光、吸收或反射率作为对比度的来源。比如荧光分子探针光学成像可以提供实时成像,相对便宜且产生的图像不涉及暴露在电离辐射下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光学成像*有价值的特性是它和超声波不像其他医学成像方式一样有很明显的安全性问题。然而,光学成像的缺点是缺乏穿透深度,特别是在可见光波段。穿透深度与光的吸收和散射有关,光的吸收和散射主要是激发源波长的函数。光被活体组织中的内源性色素团(如血红蛋白、黑色素和脂质)吸收。一般来说,光的吸收和散射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在700nm(例如可见光)以下,这些效应导致浅穿透深度只有几毫米。因此,在光谱可见区域,只能对组织特征进行表面评估。由于近红外(NIR)区域(700-900nm)组织的吸收系数要低得多,因此近红外光穿透力达到几厘米的深度。

3.近红外成像

荧光探针和标签是光学成像的重要工具。一些研究人员使用肽探针结合凋亡和坏死细胞,将近红外成像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模型中。近红外荧光团已开始用于体内成像,包括柯达X-SIGHT染料和共轭体、pz247、DyLight750和800荧光体、Alexa荧光体680和750染料等。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红外染料标记探针在光学成像中的应用。例如,近红外荧光团已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结合用于肿瘤进展的成像,并将近红外荧光团与Cy5.5进行了比较,表明长波染料可能产生更有效的光学成像靶向剂。另外,帕米膦酸盐已被标记与近红外荧光团,并作为骨显像剂,以检测成骨活性活动物。但是,向任何载体添加近红外探针都可以改变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分布。

五、国内外分子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构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从1951年Cassen成功研制的第一台闪烁扫描机开始,为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发展打好了基础。19世纪60年代Kuhl发明了双探头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开启了影像诊断的断层时代,解决了组织重叠而产生的小病灶被遮挡掩盖问题。从70年代一直到后面二十世纪末,BSO晶体**的正电子显像技术和LSO晶体实现更快速优质的PET显像为二十世纪分子影像前期平台搭建成功画上了一个句号。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等提出了分子影像学(MolecularImaging)的概念之后分子成像真正作为分子生物学和活体成像交叉学科出现了。进入21世纪,西门子公司*先结合PET和CT扫描技术,开启了多模态影像时代,实现了功能性显像与形态学显像优势的强强组合,开启了分子影像技术的定性诊断水平新高度。2015年突破小动物显像技术的PETMR出现了,其融合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可以准确获得活体动物的生理学病理学信息,药物在活体动物内的分子靶向分布和作用机制。

我国在分子影像行业的发展主要起始于对国外医学影像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早在1983年我国引进第一台SPECT,一直到21世纪这段时间内,许多知名进口厂商及其生产的产品活跃在我国分子显像设备市场上,比如美国GE,德国Siemens,法国的Sopha,收购重组的荷兰Philips以及的Eliscent等。到目前为止依然活跃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厂家有GE,Philips和Siemens等。

六、分子影像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升级

作为医学影像前沿的技术,分子影像诊断研究已经涉及到肿瘤前期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作为体外无创的前期诊断技术,分子影像技术在未来整个医疗影像行业中将占据高比例份额。相较于国外行情,国内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市场集中度低,规模不够大,但是增长和突破速度惊人。其所属的分子诊断领域已经以超过25%的增速领跑体外诊断行业。但是国内此项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仪器设备的研发壁垒高,加上之前也一直被外资企业长期垄断。比如,在我国以PET/CT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大部分依赖于进口,市场主要被飞利浦、GE、西门子所垄断。而进口设备价格上很昂贵,售后维修费用较高,导致了临床费用居高不下,加重患者医疗费用压力等现象。因此,国内若要做到“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国外,技术升级是国内分子影像行业崛起的内在动力。

只有国内的医疗企业拥有了自主核心研发技术,才能在与国外的行业龙头公司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质量和价格保证的前提下,利用价格优势才可以快速转变国内行情,占领国际市场。2016年明峰医疗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PETCT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我国的大型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研制与生产打破了国内同类产品以进口为主的现状,迈向了一个新阶段。2017年由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劳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分子影像专家们发起的全景扫描PET-CT“探索者”项目,将实时动态全身人体扫描的构想变为现实,被行业戏称为遥望人体的“哈勃望远镜”。传统的PET/CT轴向视野长不超过30cm,但是“探索者”即将将其拓展到2m,因此其于传统设备灵敏度相比可高达至其40倍左右。此项目中研发的实时全身动态扫描技术可以呈现人体内动态代谢过程。

结语

如今我国分子影像医疗器械正处于迈向国际水平的跳跃点,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支持下,许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推出了多种相关性能指标达到水平的分子影像诊断设备,如核磁共振设备、PET/CT等。这个结果要归功于科学家对于核心技术的探索和掌握,为创新之路提供了自主选择权利和战略主动权,也对中国的医疗的发展起到了不可逆的推动作用。 

 




在生活中,关注身体出现的丝毫变化,对了解健康,有非常好的帮助。做好疾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身体出现的细小变化,也要特别关注。例如,通过观察淋巴,能够及时的了解健康。淋巴结肿大,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出现淋巴结肿大,需要大家特别注重,不少人还会说淋巴结肿大,就是癌症,真的是这样吗?小编可不觉得。淋巴结肿大,属于常见的情况,基本上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但要说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癌,这实在是杞人忧天的想法。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淋巴结发生肿大,一般分为这三个情况,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瘤。作为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分布全身。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能够及时的判断病症。那么在生活中,哪些原因会导致淋巴结出现肿大呢?感染 感染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做好了保健,但依然会出现感染。细菌或者病毒入侵身体,会影响到感染加重,增生比较厉害的话,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结核淋巴结核在早期与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性,病情加重的话,结核肿大会变得更加明显。甚至在发生破溃的时候,出现了脓状物质。疾病身体的一些慢性病,例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病症等,可能会不断刺激淋巴细胞发生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就是癌症吗?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感冒发烧后、牙龈炎、咽喉炎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淋巴发生肿大。当这些病症得到缓解,淋巴结会恢复正常。所以不必过于担心。淋巴瘤是什么?淋巴瘤的出现,在早期是非常容易被发现是肿瘤,*明显的症状就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出现肿块,这样的肿块千万不能忽视,需要及时的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淋巴呢?调节心情心情一定要开朗,不能过度的悲伤、忧虑。在研究中发现,凝滞的淋巴液会影响到健康,在悲伤的时候,淋巴液会发生凝滞。随着心情的愉悦,淋巴液会顺畅很多,身体得到调节。按摩调节学会按摩调节淋巴,能促进健康,例如在放松的时候,按摩颈部,能够把颈部的毒素向外排出,促进排毒。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是淋巴瘤,正确的护理淋巴结对促进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希望大家多了解,护理好淋巴结,获得健康。

近日,市人民医院举办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在妇科的应用进展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十多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当天下午还举办了首届海扶病友交流会,近50名病友参加了此次活动。■患者听着音乐就完成了手术上周六,市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视频直播,45岁的陈女士有幸成为第1000名受益者。陈女士痛经4年多,2年前发现有子宫腺肌病,一直保守治疗,今年9月份检查发现病情加重,医生决定为她实施“海扶治疗”, 当天上午,在海扶治疗室里,陈女士在治疗过程中,麻醉师实时静脉镇痛后,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在治疗过程中听着音乐放松心情。仅半个小时,陈女士就完成了治疗,术后即可下床,观察一天即可出院。术后为她做超声造影剂检查,发现病变处血供消失,病灶凝固性坏死,消融率达到80%以上,治疗较为成功。海扶刀是如何“切除”子宫肌瘤呢?首先,超声是配合海扶刀“隔山打牛”的“眼睛”——它会实时监控到肌瘤的大小、部位、形态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通过肿瘤治疗,医生会计划出既切除肌瘤又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范围,控制超声波穿透正常组织,聚焦于病变靶区上,在能量得到数千倍放大后,产生高温效应。就像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聚焦一样,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在“焦点”区聚集到足够的强度,形成60℃-100℃的瞬间高温,使实体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并*终被机体吸收。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刘君介绍,与传统手术相比,海扶刀的治疗不开刀、不出血,明显降低了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的风险,做完手术后,腹部、子宫都没有创面,术后恢复很快,2小时后即可下地行走,一般第二天患者就能出院了。据了解,除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外,海扶刀目前在妇科疾病方面还应用于瘢痕妊娠、胎盘植入、外阴白斑等良性实体占位疾病的治疗。■海扶疗法可保护女性子宫步入二孩时代,保卫子宫这个承担孕育下一代重要功能的器官、让它尽量少受伤害,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伤害女性子宫的妇科疾病并不少见,发病率也很高。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也被称为妇科第一瘤。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多、腹疼,压迫症状,影响生育功能。既往多采用有创的子宫肌瘤剥除术或者子宫切除术,因为对身体的伤害较大,很多病人都是望而却步。另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腺肌病,虽然是良性疾病,但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它有激素依赖性的特点,除了切除子宫外保守很难根治。“担心切除子宫或者做手术后在子宫上形成创伤、疤痕影响生育功能,是不少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害怕治疗妇科疾病的原因。”刘君医生介绍,正因为对机体的影响小,海扶手术被称为“绿色疗法”,对备孕人群优势明显。比如,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半年至1年后方可怀孕;如果是开腹手术则需等待更长的时间,一般在术后2年才可怀孕。而海扶手术后的3个月即可尝试。据介绍,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引进海扶治疗,现在5年多已经做了1000例手术,陈女士是当天的第1000位受益者。与传统手术相比,海扶刀的治疗不开刀、不出血,明显降低了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的风险,做完手术后,腹部和子宫都没有创面,术后恢复很快,2小时后即可下地行走,一般第二天患者就能出院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作为妇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困扰着不少女性患者。以前仅有两种治疗选择,开腹切除或者通过微创手术治疗。现在海扶治疗为广大女性提供了第三种方案。

为什么肿瘤切除之后,还会复发或转移呢?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1、肿瘤本身的性质不同恶性肿瘤有各自的特点,有些是低度恶性,就是相对温和的,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或转移;但有些高度恶性的,其生长迅速,侵袭很强,在手术后极易复发。通常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则恶性程度低,相反,分化程度低的则恶性程度高。恶性程度高的癌细胞一般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转移。恶性程度低的癌细胞对放化疗不大敏感,但手术后不易复发和转移。因此,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即使手术切除,配合各种治疗,依然还会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2、手术前转移情况术前对病人病程全面评估是很重要的,避免不规范的医疗决策。如果发现的时候是在早期,癌细胞扩散得少,很容易就能完全清除。如果发现的晚,术前已有微小转移灶,或暂时医疗技术尚无法查出,即使原发灶手术切得再干净,也免不了转移。3、手术切除不彻底这并不是说医生的技术不过关,手术不成功。当肿瘤过大,伴淋巴结转移的,且与周周组织、脏器粘连,医生要兼顾邻近重要脏器的功能,以及病人术后恢复,手术范围无法足够广泛,导致手术不彻底。虽然每个医生在手术时,都会尽可能地切除干净,切除范围是治疗规范规定的,是医生必须要执行的,如乳腺癌,除了乳房患处,周围的脂肪组织,甚至是部分肌肉,腋下淋巴组织都要一起被移除。但这个干净只是相对的,首先受医生水平和经验的影响;其次,就算这个医生很有经验,在他视力所及之处已经很干净了,但即便如此,恶性肿瘤是个全身性疾病,*终发生肿瘤的那个器官,只是肿瘤选择的一个落脚点,医生切除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就算切干净了,水面下面的,还没有形成肿瘤的,医生看不见,而且也不是通过外科手术能解决的。这就包括一些微小癌灶,血液里、淋巴里以及暗渡陈仓散落到其他地方的肿瘤细胞,这样就没有确切的肿瘤范围。手术*大可能地杀死癌症的有生力量,但必须配合内科化疗以及其他治疗巩固外科治疗效果。此外,手术过程本身也会导致癌细胞扩散。这些都是病人日后复发的重要因素。4、术前或术后综合治疗除了手术,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临床上根据肿瘤类型,不同分期,选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且先后顺序也有所不同。术前新辅助治疗,目的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肿瘤远处扩散,争取保护手术邻近功能器官。肿瘤好比如一颗大树,树干被手术清走,而那些细小的树根只能靠术后辅助治疗除掉。所以,倘若忽视术前或术后综合治疗,那复发和转移也难以避免的。5、免疫力低下正常人体内的细胞日夜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每天形成的新细胞中,约有几百万个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少数突变细胞若不受免疫系统制约,则进一步恶变,形成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随时都在监视和及时消灭这些突变、恶变的细胞或癌细胞,一旦发现异常,会动员大量免疫细胞歼灭"异已分子",使之难以形成气候。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监视功能正常,则能对体内外的致癌物和癌细胞进行狙击,消灭其于萌芽状态。恶性肿瘤不是一个行为单纯、性质单一的肿块。它是由无数个癌细胞构成的复杂群落,这些癌细胞肆意繁殖,在体内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在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正规治疗后,虽然杀死了大多数敏感的癌细胞,但少数放疗抵抗或耐化疗药或靶向药的癌细胞仍潜伏在身体里。一旦机体免疫力或在其他诱因下,那些潜伏的癌细胞又会活跃起来,造成复发或远处转移。6、癌症体质并未改变虽然通过各种方法将癌细胞清除干净,但病人自身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调节机制并未改变,癌细胞生存的环境也没有改变,很容易再引发新的癌细胞不断产生,癌症就会复发和转移。从上述分析看来,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并不少见,而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说复发并不表示手术不成功,*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也要注意饮食,关注健康。总的来说,传统的治疗手段,一方面无法100%杀灭和消除癌细胞,一方面并没有改造体内环境,所以很难避免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治疗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有长期和癌症做斗争的准备。如果没有及时跟进抗复发治疗,或接触到是促使癌症复发的引起癌症的各种理化因素及生物致癌因素,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癌症出现复发转移的症状表现1、发热症状:癌症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热。2、阻塞症状: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可能会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状。3、疼痛症状:癌症病人通常会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症状。4、体重下降: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进行性的乏力,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5、出血症状: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涕、痰中带血等。6、淋巴结肿大:癌症病人通过治疗后,应注意检查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7、局部肿胀,出现包块:肿瘤的发展可能会在局部出现肿胀,甚至出现包块,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治疗,是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比较好方法。从上述分析看来,要想很好解决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和转移问题,是早期发现肿瘤,此时肿瘤仍局限于原发灶,且体积不大,尚没有淋巴结转移,手术可以很完整摘除肿瘤,并且保证手术切缘干净,才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早期发现肿瘤,有赖于加强健康意识、定期防癌体检和及时识别早期癌变的症状。因此需要做到:1.定期复查要想查出隐藏在淋巴和血液里的肿瘤细胞,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大多数肿瘤复发转移在两年内,所以病人的复查频率要高。一般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到五年内每六个月复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的内容主要有检验、PETCT影像学检查、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病人在复查时,需要带既往病历资料。2.按时服药遵医嘱,病人需按时服药。除了一些含服的药物之外,病人在服药时需喝水,喝水有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病人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随便增减药量或停药;也不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吃药。在生活中,因不按时服药导致病情恶化的例子有很多,本来可以用药物控制的病情,*后不仅要花费高昂的治疗费,甚至还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发生。3.合理饮食合理安排好饮食,不管是对治疗期,还是康复期都非常有帮助。因肿瘤病人对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比正常人高25%-50%,良好的营养可增强肿瘤病人的抗癌能力,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延长生存期。肿瘤病人如何补充营养?主要原则为:注意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少食多餐、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过多忌口。4.积极运动除了上述的三点外,肿瘤病人还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根据多个权威指南给出的建议,病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如身体受限,可以做一些日常性较缓和的运动,例如上下楼梯、多走路、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5.调整心态既往研究中曾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病人面对肿瘤精神崩溃、失去生活信心,那么病人的生存率就会显著降低。因此病人应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恐惧和焦虑,远离孤独和抑郁。建立希望与乐观,增强信念与拼搏,可以提高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复发转移的肿瘤不想选择手术是否有其他选择?免疫治疗为转移和复发的癌症病人找到出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相继应用,癌症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对于癌症患者术后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只要选择*佳的治疗时机和掌握正确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癌症患者转移和复发的悲剧是不会发生的。而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好且*有效的方法。肿瘤专家介绍,自体细胞免疫治疗也称为生物治疗,它是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原理就是把患者的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的一种)在体外分离出来,经过特异性抗原作用及实验室培养,使其具备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能力,同时在体外将这种细胞扩增到一定数量后再回输到体内,杀灭那些肉眼看不见得肿瘤细胞,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达到治疗效果。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以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预期等优势,已经被公认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方法,是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活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治疗手段。自体免疫细胞技术可单独适用于各类肿瘤患者的治疗,也可与其它疗法联合应用,尤其对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手段。

肺癌是我国以及全世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排第一位,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为78.4万,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做哪些检查可以发现肺癌,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胸片,因为你每年参加体检的时候,都会照胸片。是的,胸片可以发现肺癌,但是要等肺癌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通过胸片发现的肺癌,一般都稍微偏晚了,甚至是癌症晚期了。因为胸片是一维的图像,分辨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认为,胸部低剂量的高分辨CT,适合做肺癌筛查,辐射剂量低,准确率高,而且效果非常好。胸部CT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胸片看不见的结节,像3毫米,5毫米这样小的结节,在肺部CT上面都可以发现。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就像人有好人和坏人,好人和坏人的“面相”不一样,就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有的人一看长了一张坏人的脸。肺癌也一样,有的肺结节,看一眼就像是肺癌的结节。当然,无论是胸片还是CT,都只能定性诊断,也就是说,只能发现肺里面长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看着像坏蛋,这个东西究竟是不是坏蛋,不能单纯看外表,因为外表有时候不准确。你看一个人长得像坏人,但是,他可能是一个好人。为了不冤枉好人,也不能放过坏人,对于CT或者胸片怀疑不好的结节,我们需要取一些组织拿去化验。就像你去水果店买西瓜,你通过观察,用手敲一敲,凭借你的经验,你认为西瓜熟了。但是,西瓜是不是真的熟了,你不敢100%确定,所以,你可以在西瓜上面打眼儿,取一小块来看看,是不是真的熟了。这个打眼儿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病理活检,把肺里面的结节取一部分或者全部,送去病理科,病理科医生通过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观察,如果发现里面有癌细胞,那就可以确诊为肺癌了。取病理活检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在CT引导下,对肺结节进行穿刺活检;第二种,通过嘴巴和气管,用气管镜取活检,类似于做胃镜,只不过气管镜是将镜子伸到气管里面去;第三种,直接将整个结节完整的切除,然后送去病理科化验。具体选择哪一种活检的手段,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你做详细的探讨。哪些人应该定期筛查肺癌?建议40岁以上,有以下一项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吸烟20包年,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者;职业暴露史(石棉、铀、铍等);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肺癌史;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纤维化肺病史。肺癌的高发年龄为45-65岁,对于非高危的人群,也可以在这个年龄段进行每年一次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所以,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肺癌,可以做一个肺部的高分辨PETCT检查,如果PETCT没有发现问题,那就没有肺癌。如果怀疑有问题,需要做活检。

今天和大家聊聊肺结节的事儿。只是这次不是想告诉你结节是好是坏,什么样的结节需要引起你的注意,而是想通过我妈妈看肺结节的亲身经历来聊聊,作为一个医生,也作为一个儿子,整个的心路历程!肿瘤指标CA199增高我妈妈是一个老胃病的患者,她有胃下垂,所以经常有胃部的不适,而且她的肿瘤指标CA199老是增高,经常可以增高到正常上限的两倍以上。这让她非常担忧,老觉得自己会得癌症。因为肿瘤指标CA199往往对应的就是消化道的肿瘤,包括胰腺癌、胃癌、肠癌等等。第一次PETCT检查意外发现右肺结节几年下来反复的做过胃镜、肠镜、CT都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但是这样不能解除她的担忧。所以2013年的时候,我就对我妈妈说:“我们做个PETCT吧,PETCT再加上胃肠镜全部看一遍,如果没事儿肯定就没问题。”因为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可以检查出除胃肠肿瘤以外的实体肿瘤,肿瘤0.5公分以上就能看的出来。所以我就带她去做了PETCT,结果我们做完没多久还在换衣服的时候,里面的医生就把我叫进去跟我说:“发现一个1cm的结节,在右下肺。”我当时一听以后,心就乱跳。作为一个医生其实看到过很多肿瘤病人的CT片、核磁共振,我们都是很冷静的去跟病人家属交谈,可是当自己的妈妈出现类似的问题,你就非常非常的担心。当时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出去跟我妈妈说“我们等结果吧。”然后马上打电话给我妹妹,告诉她这个不好的消息“这个肺结节看上去就不太好…”我们商量等我妈妈回到自己家以后,我们再跟她好好的说这个消息。第一次手术治疗1公分的肺结节算是很早期的发现,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可以让我妈妈接受手术治疗,来根治这个可能潜在的癌症。我妈妈倒是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个消息,她觉得查出来总比查不出来好。所以我马上就联系了医生,让她住进了医院,并且很快地进行手术,手术完成以后病理报告显示是微浸润性腺癌。我马上查资料,了解到这种腺癌五年的生存率大于90%。家中老人也筛查出肺癌结果又有一个老人检查出肺癌,是2公分的一个结节,开完刀以后也没事儿了。这老天真是眷顾我,可以通过一次的检查,筛选出了自己家人的两个肺癌,而且都是早期,才有机会处理掉这个潜在的“隐患”。为亲人做点事触动让我带妈妈去检查的事,除了她经常有肿瘤指标升高以外,还有另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打篮球,我把他送到篮球老师那以后就在外面闲逛,逛到了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我看着那个熟悉的那个哈尔滨食品厂,看着那幢大楼,就想起我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晚上乘风凉的情景,可是现在呢,物是人非,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我顿时有了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感觉。回去以后,我决定要为自己的亲人把能做的事做了,不要等到以后留有遗憾。正是因为这件事促使我给我们家四个老人做了四个PETCT,虽然花了两、三万块钱,但是却早期发现了两个肺癌。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为父母做事情了,你再后悔。通过我妈妈生病的事儿啊,我觉得我有以下几点感悟:第一,要时刻地关注父母的健康,定期带父母做检查。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而引起肿瘤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年老。老了以后无论是基因突变也好,各种情况的变化也好,都可能会产生肿瘤的因子。所以,要定期给父母做检查。第二,得了肺结节的人千万不要那么过度地紧张。这种肿瘤很少转移,只要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是可以根治。而且它发展得相当缓慢,你发现以后哪怕你过几个月再去查,过几个月再去治疗也一点关系都没有。今天讲述了我妈妈发现肺结节,并做了第一次手术的经历,但是一年后复查,又发现了肺结节,那么为什么会有肺结节?是否应该开刀?有其它替代方案吗?我们下期再继续为大家讲解。转自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医务工作者

友情链接

PETCT预约网

顶诺医疗


招聘启事
CONTACT
联系我们
  • 咨询热线:400-070-7072